明朝年间,郑和七次下西洋,带动了许多商人出海去国外经商。
当时有一支船队,由几十个商人组成,为首的商人姓刘。船上载着丝绸、布匹、陶瓷器、茶叶、药材等货物,向南洋开发。途径六横的双屿港,突遇大风,船不能前进,只得靠岸停泊在涨起港码头。可是风越刮越大,一连六七天不停,大家都有些焦急不安。
这晚,姓刘的商人喝了几杯闷酒,便倒在床上。朦胧间,一个白发老人走来,慈祥地对他说:“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?”商人答道:“这是六横双屿港。”老人便道:“对对!此港叫双屿,就是有商缘。过了双余年,更加有商缘。”商人听了每句都有双屿,一时不得理解,忙问道:“请问老人家姓名,不知此言何意?”老人道:“吾乃横山老人,所说之言,只能意会,这里是个发祥致富之地,记住就好。”商人还想再问,可老人渐渐向空中隐去。不觉一惊,突然醒来,原来是南柯一梦。想想梦中之言,还能记得。
第二天,天气晴朗,风也小了。姓刘商人召集各船商人,把昨晚梦中之事告诉了大家,并进行商讨。众人议论纷纷。其中一个人说道:“这四句话,后两句不好懂,但前两句说明这里双屿港有商缘呀!告诉我们可在这里进行贸易。”对此,大家都摇头反对,有人说:“看看港上来往都是渔船,哪有什么商缘,还是开船南下吧!”
众人正在议论之间,突然发现东方开来一群船队,细看,这些船的式样、篷帆、旗号都很特别。有一个人说:“这不是外国商船来了吗?”原来这个人去过南洋,见识过外国船的式样。大家都觉得与他们做生意的机会来了。于是回到各自的船上,起锚、拔篷迎了上去。原来他们是欧洲来的葡萄牙商船,自从西方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元朝做过官,回去后,写了一本《东方见闻录》,引起了西方航海家来中国做生意的兴趣。他们去南洋各国交易,又来到中国沿海,准备北上,正好在此遇到中国商船,于是就在双屿港进行交易。
因为这里是我国海岸线中段,南北集中地,港上前有佛渡、梅山作屏障,与大陆很近,是一个天然避风良港。于是就相约在这里进行货物交易。后来外国商船都来这里贸易,港上一片繁荣景象。很多商人还带家眷定居六横岛。
双屿港走私贸易与明朝海禁相悖。随着贸易发展、规模扩大,鱼龙混杂、抢掠越货事件不断发生,震动朝廷,明朝为保海疆安宁,收回主权,派兵征剿,经激战,把外国商人赶走,严惩了首恶分子。还强令六横岛上居民迁往大陆。
双屿港的贸易就这样结束了,葡萄牙商人只得在广东一带往来了。但是,六横人仍旧记得这里是发祥致富的好地方。后来,六横人辛勤开发山地,筑起海塘,渔耕同兴。故而,旧时一直流传着“富六横”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