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至10日,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“互联网之光博览会”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。此次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吸引了6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,涉及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网络安全、电子商务、智慧医疗、数字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。由国家文物局主办,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、浙江省文物局、浙江大学承办的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专题展览以崭新的面目精彩亮相“互联网之光博览会”。当文物遇到互联网,展览引起文物界人士的广泛关注。
近年来,国家文物局以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,大力推动文物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。使丰富文物资源凭借现代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“活起来”,焕发时代新生,绽放时代新姿,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、文化产品、文化体验。在本次展览内容中,浙江文物界人士关注到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(又称无梁殿)的三维模型,运用高精度模型分层渲染技术构建的展台,放置于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主体展示装置中。利用分层影像虚拟幻影叠加技术,通过创建可视化系统“文明视界”,配以虚拟特效展示设计的全息剧幕进行了展示。普陀博物馆馆长刘思吉看了媒体视频之后感慨,这种展示方式非常新颖,让观众借助科技的力量,与古人在“服饰之秀”“体育之乐”“舞乐之美”等“话题”上进行对话,感悟古人造物的匠心和历史的沧桑变迁。
同时,我们还关注到文物跨界融合的新成果呈现。比如云观博AR智慧博物馆平台中瑞安博物馆馆藏熙宁铜权、明姜立纲草书李白诗轴等国家一级文物、浙江“丝茶瓷”文化;百度、腾讯公司的“数字文博”体验项目、中国美术学院的“囩囦”智能画屏、“数字敦煌”资源库等数字文化产品。“在互联网时代,如何让文物“活”起来的问题,是说不应该让很多藏品一直沉睡在博物馆库房之中,而是能让它们更多的与公众见面,有更多的展出机会,或许能用更多的方法能让它们有更多生动的展示。在互联网时代,使文物活起来的方法有很多,这次国家文物局牵头的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专题展览正是一次非常好的集中展示手段”。舟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周若溪侃侃而谈。
互联网时代下,文物资源与新兴技术融合共生的帷幕徐徐拉开,据悉,国家文物局将根据中办、国办《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》的要求,继续深入实施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行动计划,推进文物行业与社会经济各行业跨界融合,今后将会有更多新举措、新技术在文物价值挖掘与传播、文物展示利用、智慧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推广运用,使文物资源不断“活起来”,真正走进“寻常百姓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