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200余年以前,舟山群岛的最东南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小岛,因为海滩上都是沙子,退潮的时候,在阳光的照射下,海水变成了洁白的晶盐,远远望去,沙滩是白色的,故取名白沙岛。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海鲜,人们世代以打渔为生,过着自由自在、安居乐业的生活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在舟山群岛东南海域一带出现了一群海盗,他们在海上横行霸道,抢、夺、虏、掠、杀、烧,弄得那一带海域海岛上的渔民人心惶惶,再也不敢轻易出海了。白沙岛上的渔民也是如此,出海的渔民更是提心吊胆,生怕出海时碰上海盗。
一天,一位渔嫂在后山砍柴,她手里拿着砍柴刀,面对大海,脸上充满了期盼的神情,因为她的儿子正出海打渔。前几天她的丈夫在出海打渔时,遇上了海盗,为了保护渔船和渔民,被海盗残忍地杀害了。她希望儿子别再出这样的事情,每次能够顺顺利利地出海、平平安安地回家,因为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。
这时,她看见离后山沙滩不远的海面漂浮着一个人,心一下子被揪紧了,扔掉手中的砍柴刀,不管荆棘丛生的小树林、不管崎岖不平的山路,以最快的速度朝沙滩奔去,跑到沙滩边,她一下子跳进海里,朝那个人游去……费了好大的劲,终于把那个人拖上了海滩,一看,不是自己的儿子,也不是儿子同船的渔民,她的心放下了一大半,这时那个人呻吟一下,她连忙蹲下,帮他扶了起来,问还有其他的人吗?他往海上望了望,摇了一下头,渔嫂的心随着他摇头酸了……等把那个人搀扶到家的时候,天快黑了,渔嫂把他扶到儿子的床上,让他躺下,并安慰他,别多想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,然后为他烧水去了。她一边烧水一边心里默默地祈祷儿子在海上打渔别遇上不测。正当她想儿子的时候,门开了,原来儿子回来了,渔嫂心一下子放了下来,她迎上前去,帮儿子放好东西,并向儿子说了一切,儿子十分气愤,以为又是海盗干的好事,骂了几句,走到那个人的床边安慰他……
接下来的几天里,儿子每天出海打渔,每次带回营养最好的鱼让那个人补补,那个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快。在这期间周边海岛的渔民又碰上了几次海盗,儿子每次听说都是愤愤不平,儿子每当说起这事时,那个人都是低着头静静地聆听,好象在思索着什么……
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,那个人的身体终于好了。渔嫂和儿子把他送到码头,在离别的时候,那个人从怀中掏出一面白红黑相间的三色旗,说:“出海的时候,把这旗子挂在船尾的旗杆上,海盗就不会来找你们的麻烦了。”说完就乘船离开了白沙岛。
儿子第二天出海,疑惑地将旗子挂在船尾的旗杆上,果真没有碰上海盗,一天,二天,三天,过了好久都没有碰上海盗。同岛的渔民也都很疑惑,为什么我们的船会碰上,而他不会呢?他们都去问渔嫂,渔嫂把事情经过说给了同岛的渔民听。同岛的渔民听了之后,半信半疑地给自家船都挂上了三色旗。从此以后,白沙岛上的渔船和渔民无论在哪里打渔,都没有海盗来找他们的麻烦,而其他周边岛上的渔民还是会遭到海盗侵袭,白沙岛上的渔民又恢复往日自由自在、安居乐业的生活。人们对三色旗充满了崇敬,也很感谢渔嫂和她的儿子。
此后,白沙岛上的渔民很尊重三色旗,把它交给船上的伙夫保管,脏了要洗,破了要补,且每年要做一面新的三色旗。每当开洋的时候把它挂上,到了洋地之后再把它降下,收起来藏好免得让海风将它刮破。等到船回航的时候,哪一条船的产量高,就把它拿出来悬挂在旗杆上,好让家里的人能早些知道谁家的船得了高产,并且要把三色旗悬挂在船尾右边的旗杆上,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后来朱家尖的渔民也仿效白沙的渔民在船尾挂上了三色旗,挂上之后他们也再没有碰上海盗,他们也保持着和白沙岛渔民对三色旗一样的习俗。目前在船尾悬挂三色旗的渔船只有白沙和朱家尖。
至于被救起的那个人有很多的说法,有的说他是海盗的一个头目,有的说他是海盗的朋友……反正说也说不清楚,我们也不必再去管,不必再去猜,只愿白沙岛上的渔民生活平平安安,快快乐乐……